金沙9159游乐场线路检测

车辆与交通工程系专业介绍

作者: 时间:2024-06-07 点击数:

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车辆工程(本科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厦门、面向全国,重点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及车辆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车辆工程及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试验、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福建省高原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作支撑,以“应用型、亲产业”为专业建设目标,采用“大专业平台+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设置专业化方向,根据市场和地方产业需求,开展“知行合一 工学结合”、实施“项目带动”为培养特色,构建以“客车设计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培养体系。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新能源)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设计、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客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试验学。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背景、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就职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车辆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等,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试验与检测生产管理、汽车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名师风采】

1.Shuiwen Shen(中文名:申水文),博士、教授,国家级特聘专家,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副主任委员,车用操作系统与泛在操作系统(国家操作系统)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智能安全方向首席科学家。

主要研究方向:可信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控制、智能安全等领域。2023Springer出版Practical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for EV/HEVs英文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SCI收录10篇),授权50多项专利(发明专利30项余项)。

主持或参加的代表性科研项目:(1)合众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规控算法及视觉算法开发,无人驾驶Robotaxi车辆开发,ADAS量产开发;(2)华晨汽车研究院PHEV四驱车辆开发和电池BMS开发;(3)中研电控公司低速车辆电机控制系统量产开发,自动变速箱通用控制系统量产开发;(4)代表Ricardo主持盛瑞8AT自动变速箱产品委托(该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上汽Plug-in混合动力车辆开发委托(该车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美国Ford汽车公司Escape混合安全系统委托开发,完成奇瑞委托的ISGBSG混合动力车辆开发等等。

2.周水庭,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负责人,“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科技厅产学研重大项目等纵横向项目16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主持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

【优秀学生(毕业生)】

1.邓天航,2018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20169月入学。该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大一结束后参军入伍,在云南中缅边境执行了近两年的边境管控任务,在部队期间,表现优异,执行边境武装巡逻任务上百次,有效遏制缅甸政府军与民族地方武装的骑线交火的行为,保卫了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圆满完成了管边控边任务,期间两次获得“优秀士兵”嘉奖。在校学习期间获得一次厦门理工学院“青春榜样”称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目前考上湖南选调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荣家湾镇人民政府工作,担任党政综合办公室-科员职务。

2.胡婉婷,2019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20199月入校,20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23年毕业并考取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本科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并多次荣获校级荣誉称号。在校时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专业领域省级奖项六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在学校浓郁的工学学科氛围培养下,养成了良好的实践能力,并希望能在专业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她说:“学校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探索和追求梦想的能力,并且始终作为我坚强的后盾让我有奋斗的动力和方向。”

 

 

校级一流专业——交通运输(本科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厦门、面向全国的交通运输领域发展需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的要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交通运输专业理论基础和工程知识,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解决交通运输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熟悉现代专业技术工具,掌握工程实践在社会、经济、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评价方法,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等能力,能够在交通运输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运维、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呼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智能交通”、厦门市“智慧城市交通”的发展需求,强调交通运输、智能交通、车辆工程等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掌握轨道车辆结构设计、交通运输工程、数据分析与处理、交通管理与控制等技术与能力,构建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为特色的培养体系。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开设轨道交通概论、运筹学、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数据挖掘、智能运输与检测技术、交通安全、轨道交通车辆原理与构造、交通大数据与信息处理、智能交通管理、运输组织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设备实习、旅客进出站组织设计课程设计、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课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生产实习等课程。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交通运输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运维、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分析、客流预测与分析、城市轨道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等技术、科研、运维等方面的工作。

【名师风采】

1.肖雪梅,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安全。主要承担《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专题研究》和《城市轨道交通生产实习》等教学任务。

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1项,福建省自然基金2项,厦门市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4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篇。

教学方面,主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厦门大数据安全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等。

2.陈鼎,讲师、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厦门大学,研究方向为车辆地面动力学及环境感知技术。主要承担《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大数据导论》和《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课程设计》等教学任务。

科研方面,先后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1项,校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高校与企业委托横向研发课题10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篇,授权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2项。

教学方面,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围绕智能化课堂学情感知技术探究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模式及其实践内容,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其中,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全国三维建模大赛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发表教改论文“基于学情感知技术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1篇。

【优秀学生(毕业生)】

1.黄灿荣,2012级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现任厦门轨道建设集团运营分公司客运中心火车站站区长。先后参与厦门地铁123号线的参建与筹备工作,作为火车站站区牵头负责人确保3号线的顺利开通,2021年消防技能比武取得三等奖、季度考试线网前四、服务评比线网第一。

2.罗晟,2012级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现任厦门轨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维保中心工务车间轨道维护工长。主要负责厦门地铁12号线线路钢轨探伤和维修系统轨道专业基础数据编制、测试工作;2020年获得维保中心技能竞赛获“一等奖”、“两化员工”称号,2020年、2021连续获得维保中心“先进个人”称号。

 

版权所有:金沙9159游乐场线路检测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后溪理工路600号实验楼9号 邮编:361024
电话:05926291386 传真:05926291386 电子邮箱:jxx@xmut.edu.cn

手机版